亚新体育App官网本项目属于高速公路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本工程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根据《云南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布局规划(2016-2030 年)》,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是云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五纵五横一边两环二十联”中第二横线中的一部分,是滇西北互联互通高速公路网规划打通中缅片马至密公路通道的两条主通道之一,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根据《云南省道网规划修编(2016-2030 年)》,项目是云南省道网规划布局“五纵五横一边两环二十联”中第二横线中的一部分,是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项目之一,属云南省重点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该规划的要求。
(2)与《云南省道网规划修编(2016-2030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符合性分析本次针对《云南省道网规划修编(2016-2030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规划布局原则进行符合性分析。
《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中指出:2020-2025 年,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 78 个,里程 6024km,总投资 10241 亿元。其中,国家高速公路项目8 个,里程 888km,投资 1510 亿元;地方高速公路项目 70 个,里程 5136km,投资 8731亿元。到 2025 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 1.5 万 km;到 2028 年,“互联互通”工程实施完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72 万 km,实现 127 个县(市、区)通高速
公路,高速公路服务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承载力、集散力、亚新体育手机版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根据《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云办通[2020]19 号),附件 1 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项目表,本项目为“二、地方高速公路(70个)”中“65 云龙-泸水”项目,项目建设符合《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
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21-2025 年)的符合性
根据怒江州“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4.2.2 建设发达的高速公路网”中的“(1)落实上位规划”提到:
根据《云南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布局(2016-2030 年)》,怒江州高速公路规划将以国家高速公路网路段为建设重点,着力打造怒江“三纵三横”公路网体系,东西向规划兰坪至剑川、泸水至片马和泸水至云龙三条横向高速公路,南北向规划兰坪至维西、兰坪至云龙和泸水至腾冲三条纵向高速公路。
本项目是怒江州“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中泸水至云龙高速公路,它的建设对于优化整合云南省、大理州、怒江州干线公路网络,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干线公路网络,提高路网整体效益,加快推进交通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怒江州“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
根据与建设单位了解,《云南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布局(2016-2030 年)》规划环评正在评审阶段,目前未取得审查意见。
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经踏勘优化后选址仍不可避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17.58hm 2 ,该项目未列入泸水市和云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重点项目清单。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3号)相关规定:省级高速公路,可以纳入重大建设项目范畴。
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属于《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中第65 项地方高速公路项目;也是《云南省道网规划修编(2016-2030)》“五纵五横一边两环二十联”高速公路网布局中第二横线中的一部分,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怒江州泸水市和大理州云龙县,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 号),该项目符合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
然资规〔2018〕3 号)、《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 号)相关规定,泸水市和云龙县人民政府已组织编制了《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土地用途调整方案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按照《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云自然资〔2021〕44 号)要求,怒江州人民政府、大理州人民政府、泸水市人民政府、云龙县人民政府承诺,将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纳入正在编制的规划有效期至 2035 年的国土空间规划。怒江州人民政府和大理州人民政府承诺在正式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下达泸水市和云龙县不低于过渡期已承诺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根据《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云龙县城市性质为滇西生态示范城,大理州旅游次中心,县域、文化、商贸、信息中心,以体验式旅游、生态农业为产业特色的山地宜居城镇。城市发展方向为:西进北拓,东延南控,改造中心,分散发展。即县城空间主要向西北拓展,适度沿狮尾河谷向东拓展,控制向南发展,改造中心老城区空间布局,城市总体空间与用地分散发展。
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于云龙县城北部外侧由东向西布线 处离云龙县城规划区边界约 1.02km,设云罗登互通与拟建云永高速和县城相连,项目没有穿越城市规划用地范围,与城市规划不冲突。
包括上江镇、六库街道、鲁掌镇行政辖区(不含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794.43km 2 。
城市集中建设区:用于城市发展和集中建设的区域。包括已建城区、规划城市集中建设区和规划中确定的其他新区和功能组团,不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鲁掌镇及周边居民点。泸水市城市集中建设区北抵登埂澡堂,南至蛮英下湾缸,东至怒江民用机场,西至高黎贡山大道。主要包括登埂、大沙坝、小沙坝、六库老城、六库江西、赖茂新区、丙腮坝、民用机场、大南茂、百花岭-蛮蚌、大墩子、蛮召-蛮英组团以及怒江新城半山沟谷区域。总建设用地面积约 17.98km 2 。
第 44 条: 公路规划提到:规划形成“一横一纵”十字形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一横”云龙县城城市规划范围线为六兰高速公路、六片高速公路,“一纵”为六丙高速公路、保泸高速公路。
本项目于老窝镇进入泸水市由东向西进入城市规划区,设小沙坝互通、老窝互通与保泸高速和城市相连,没有穿越泸水市城市集中建设用地范围,小沙坝互通 K91+500 最近处与新村规划用地边界处最近约 300m,与城市规划不冲突。
同时,本项目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到的六兰高速,与规划六兰高速路线保持一致,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泸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 年)》的要求。
泸水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分为“一园三片”,即分水岭片区、水泥厂片区和古龙坝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 4.95km 2 。
规划总面积 3.91km 2 。位于泸水市老窝镇,南侧与云龙县的漕涧镇接壤,西侧至老窝河,北至康南硅业北侧,东侧划至东侧山体半山腰。
规划面积 0.23km 2 ,位于瓦贡公路(怒江昆钢水泥厂)沿线,片区规划范围从北边硅厂沿瓦贡公路和老窝河沿线两侧南延,主要以怒江州昆钢水泥厂进行扩展。
规划面积 0.81km 2 ,位于泸水市上江镇,东侧至怒江,西侧至古龙坝村,南北两侧沿湾桥河两侧划至山脚。
该项目主线紧邻老窝集镇往集镇北侧穿过,主线距离集镇较近,目前老窝镇尚未编制集镇规划,通过将项目范围与现有集镇衔接,项目未涉及集镇周边的学校、医院搬迁等,主线沿集镇外围布线,不会影响和制约集镇的发展,考虑老窝镇为泸水市的重要乡镇,是泸水市东部特色食品加工片区的中心,在集镇西侧设置老窝互通,通过老窝互通连接线连接老窝镇,从而带动沿线集镇经济发展,本项目建设对城镇总体规划发展无影响。
苗尾乡规划区控制范围:北至苗尾电站坝址,南至丹坞箐,东至澜沧江左岸松登村,西至鲁羌村后山。规划建设范围 1.36 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范围 4.04 平方公里。
规划采用南部先开发,逐步向北发展的组团式布局结构。西北部组团紧靠苗尾电站,是集镇的旅游休闲服务区,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北部组团以隆起的山头为中心,是集镇重要的居住组团。中部是集镇的商贸、文化中心、行政中心,构成集镇的总体功能体系;
中南部组团以居住、文体、教育和对外交通为主。南部组团以居住、工业、仓储等功能为主,是集镇的对外服务窗口。
本项目从苗尾乡集镇规划区北部约 4km 处通过,靠近集镇而未穿过集镇,在澜沧江东侧设苗尾落地互通,设计苗尾互通连接线接苗尾乡对外交通主轴,从而带动沿线集镇经济发展,对城镇总体规划发展无影响。
构建生态安全保护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云南省生物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牢生物生态安全是“国之大者”意识,坚决保护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牢牢守住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以泸水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发展目标,实施生态功能区划,深入融入云南省“三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建设,重点推进青藏高原南缘生态屏障建设,构建泸水“两山一江”生态安全格局,维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深入建设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两山”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天然林、公益林生态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全面保护区域内原始森林。加强以怒江干流为骨架、多条支流构成的河流网络系统的生态河岸建设,怒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建设沿岸生态林带,连接陆生生态系统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构筑具备防洪、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净化等多种功能的沿江综合植被防护体系,维护生态网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形成基本生态屏障。
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以生态保护红线为空间管控底线%生态红线面积,加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玛布河饮用水水源地、赖茂河饮用水水源地、极小种群栖息地、公益林、原始林及海拔3800 m以上区域等划定为生态红线的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确保区域生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面积不减少,提升全市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进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按照省州工作安排组织“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细化、落地应用和动态更新,强化“三线一单”管控效能。以环境质量底线为环境管理目标底线,落实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大气优先保护区严格执行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要求,实施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限制,禁止新(改、扩)建大气污染排放工业企业。工业聚集区大气重点管控区加强重点监管与减排;六库街道大气重点管控区开展节能减排,逐步实现区域工业废气“零排放”,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加强餐饮业燃料烟气及餐饮油烟防治。玛布河、赖茂河、蛮蚌河等集中式水源地水环境优先保护区严格按照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要求实施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怒江水产种质资源水环境优先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实验区以保护为主,严禁开展有损于保护对象的开发建设活动。丙贡河水环境优先保护区严禁设置排污口,减少城镇生活及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泸水县城水环境重点管控区加强城镇节水、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工业聚集区水环境重点管控区实施工业污染源
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快工业废水治理、工业节水,强化环境监察。基本农田土壤优先保护区禁止建房、堆放固体废弃物等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确保农田土壤环境保护。泸水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重点管控区严格执行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运行要求和管理要求,加强污染物监测,控制污染物排放,避免生活垃圾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以资源利用上线为发展效能底线,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泸水市项目准入底线,实现泸水市生态环境管理的高效化。
项目起点从云罗登,向西经过五宝山、笔峰山,沿老窝河沿岸至六库终点,不涉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也不涉及碧罗雪山,项目建设时桥隧比极高,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较小,施工期和运营期将采取严格环保措施,避免带入外来有害物种,减小施工范围,尽量保护当地动植物,施工完成后将进行生态恢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两山”生态安全屏障造成威胁,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相符合。
项目未占用泸水市生态保护红线用地,也不涉及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玛布河饮用水水源地、赖茂河饮用水水源地、极小种群栖息地、海拔 3800m 以上区域。永久占地占用少量的生态公益林,主要为水源涵养林,不涉及国家一级生态公益林,仅限于一些线性的、不连续分布的小面积范围内,不会破坏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也不会降低区域林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及生态功能,施工结束后,将对破坏的植被进行绿化,因此项目建设对于沿线区域生态公益林的影响不大。项目永久占地涉及占用泸水市优先保护单元(一般生态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工业集中区)、一般管控单元。项目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非生产性和城镇开发活动,不进行毁林开荒等非法活动。项目建设完成后,将进行生态恢复,宜林则进行恢复林地,原为耕地的进行复耕。项目不涉及怒江水产种质资源水环境优先保护区的核心区,怒江特大桥跨越实验区,采取严格环境保护措施,不涉水施工,对怒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影响极小。经分析,项目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